• 客服电话

    • 0556-5450556
    • 服务时间

    • 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    • 微信扫码咨询

“水”润中村

  水源短缺、水质不安全,是一些贫困乡村发展的拦路虎,也直接影响着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。近日,记者来到位于井冈山市茅坪镇曾经的“十三五”省级贫困村中村村,感受那里发生的变化。

  临近中午,炊烟袅袅,记者来到该村村民潘海兰家中时,正赶上潘海兰和老伴一起在准备午饭。

  “一回想起以前挑水,腰就不自觉地痛起来。”76岁的潘海兰回忆,以前村里没有安装自来水,吃的用的水都是从山里流出的山泉水。挑回来的水,还需要待泥沙沉淀后,选用上面最干净的那部分,不但生活上极不方便,饮水安全也得不到保障。

  “村里通自来水的那天,大家都高兴坏了。”潘海兰说,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计算水的用量,再也不必担心天旱没水,每次打开水龙头,用着这么干净的自来水,就觉得特别幸福。“家里还装了热水器,随时都能洗上热水澡,这多亏了亲人解放军啊。”潘海兰口中的亲人解放军,正是自2015年开始对口帮扶中村村的江西省军区机关干部战士。

  中村村,地处湘赣边界,四面环山,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“朱毛挑粮小道”途经的村庄之一。当年,军民齐心协力,解决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给养问题。如今,在人民子弟兵的帮扶下,中村村脱了贫,幸福指数节节攀升。

  在中村村支书曹志平的带领下,记者来到了村里的水源点,这里有一套由省军区援建的现代化饮水处理系统,该处理系统由反应沉淀池、过滤池、清水池等组成,经过这个系统处理后的水质,完全达到饮用水的卫生标准。“自2019年饮水工程建成起,我们村就彻底告别了挑水喝的历史,如今,不但能满足本村村民使用,还能供应给隔壁村呢!”曹志平笑着对记者说。

  破局思变,蓄势待发。在扶贫的过程中,人民子弟兵不仅给中村村带来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,更是将发展产业的“一池活水”注入了村民的心田。

  中村村的村民一直以来都是守着几亩耕地过日子,直到2016年,进村还只有一条2米宽的黄土路,为了给贫困户谋出路,省军区想了很多办法。

  经过农业专家的考察,发现中村村的土壤酸碱度接近中性,适合发展黄桃产业。2016年,中村村开始以“公司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形式发展黄桃产业,省军区以30万元投资100亩地的形式帮助贫困户入股黄桃产业,实现了每户每年3146元的产业分红,中村村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。黄桃产业虽然带领贫困户脱了贫,但是在投入之初,村民们并不支持。“黄桃不会种怎么办?要是没收成怎么办?卖不出去怎么办?”种种顾虑制约着村民们的思想。省军区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干部一道反复给村民做思想工作,村民们从最开始的不理解,到实实在在得到分红见着效益,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。“原来,这高山密林就是我们脱贫致富的‘聚宝盆’啊!”

  思路一变天地宽。黄桃种植、冷水鱼养殖、猕猴桃基地、冬瓜梨种植、香菇大棚……在人民子弟兵的帮扶下,中村村产业遍地开花,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零增长至7.2万元,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由2200元增长至7146元。

  如今的中村村,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山坳坳,自来水流进了家家户户、“冲水厕”取代了“露天坑”……曾经的贫困村正向着美丽乡村转变。日子越过越舒心的中村人最爱说的话就是:“当年红军与老百姓同吃住,现在解放军和我们心连心。”

 

2020-09-21    来源:江西日报

2020年9月21日 08: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