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客服电话

    • 0556-5450556
    • 服务时间

    • 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    • 微信扫码咨询

布局“国家蓝水工程”,增加新水源,保障水安全

水资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受经济发展、人口增长、气候变化等影响,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,已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资源问题。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国家,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并存,人均淡水资源量2100立方米,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%。作为经济发展核心区的沿海地区缺水形势尤为严峻,55个沿海地级市中51个缺水,12个海岛县全部缺水,现主要依靠调水、地表水、地下水解决水短缺问题。华北地区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,整个华北平原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,地下水超采面积已达18万平方公里,累计亏空1800亿立方米,引发了地面沉降、海水倒灌入侵水、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。面对日益严峻的缺水、水污染问题,研究认为,当前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单纯依靠存量已不可行,必须要转换思路通过增量水源来破解这一难题。

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,国际上海水淡化水作为主要增量水源应用范围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,有3亿多人因此受益。截至2018年6月,全球淡化(海水及咸水)工程规模为9820万吨/日,约60%淡化水作为市政供水。与南水北调水相比,海水淡化具有占地少、投资小、技术灵活、不受气候影响等优势。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,从丹江口水库向河南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4省市供水,规划平均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,远期到130亿立方米/年,静态投资共1823亿元,占地总面积122.48万亩;但若应用海水淡化技术生产100亿立方米/年的淡水,则海水淡化工程总投资约1370亿,占地仅1.97万亩。在水价上,我国海水淡化造水成本与国际水平基本持平,约4~8元/吨,如:董家口10万吨/日反渗透工程投资约6亿元,造水成本4.25元。据青岛方面提供的资料,南水北调东线水到青岛口门价为2元/吨,调蓄水库建设、远距离管网铺设、移民拆迁、水库日常管理费用等为5.5元/吨,自来水厂处理成本2元/吨,总成本达9.5元/吨,已高于海水淡化成本。因此,在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时,应将海水淡化作为稳定、优质的增量水源加以统筹考虑。特别是面对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用水需求增加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供水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,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。

为解决制约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瓶颈问题,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发挥海水淡化增量水源和优质水源作用,服务民生发展,保障国家水安全,建议:

一是加强规划布局。将实施“国家蓝水工程”纳入“十四五规划”,布局海水淡化水作为新水源的大型供水工程,弥补我国水资源缺口,提升水资源的量与质,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。

二是提高战略定位,加强统筹协调。将海水淡化纳入国家水资源战略体系,将其作为沿海缺水城市、海岛的第一增量水源加以推进。自然资源部、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和卫健委成立海水淡化工作小组,统筹协调全国海水淡化工作,统筹规划立项、资金保障、技术保障及水质保障。

二是将“国家蓝水工程”作为新水源基础建设项目,建设3~5个30万吨/日级以上自主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应用工程及配套输配水工程,开展海水淡化水为市政和工业供水的技术装备政策分类示范,建立合理的海水淡化定价机制,形成可推广应用模式。

三是加强创新引领,加大自主研发支持力度。设立国家重大海水淡化科技计划,集中突破反渗透膜、高压泵、能量回收装置等海水淡化关键材料装备,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。建设海水淡化创新平台,建立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产业中心,推进海水淡化创新示范基地、技术创新中心、重点实验室、大型试验场等建设,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引领力。

2020年05月24日 来源:人民政协网

2020年5月25日 08:01